直播回看
资讯分享丨发射服务+“跨界”合作 快舟火箭商业模式“双见效”
发布时间:2023年08月07日

7月20日11时20分,被命名为“快舟·皓瀚号”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,以“一箭四星”方式将“天目一号气象星座07-10星”送入预定轨道,顺利完成快舟火箭今年第3次发射任务。

本次发射是继3月22日的“天目一号03-06星”任务后,快舟火箭今年第二次执行天目星座发射任务;也是继6月9日的“快舟·锐科激光号”任务后,快舟火箭今年第二次执行冠名发射任务。卫星发射服务、“跨界”品牌合作两手抓,两个“第二次”见证了快舟火箭2017年完成商业发射“首秀”以来,在商业模式创新上的“双见效”。


“以客户为中心”,发射服务持续升级

“这是快舟火箭首次执行同一组网星座的连续批次发射。”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运载火箭型号副总师翟海涛告诉记者,“这种服务模式有两点好处,一是降低产品生产制造成本;二是可靠性上会有较大提升。”

截至7月20日,被快舟火箭送入预定轨道的卫星共计41颗,分属不同客户的不同星座。与以往主要通过“包箭”“拼箭”模式“上天”再与搭乘其他火箭“上天”的卫星组网不同,此次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与客户签订了“打包”发射服务,星座的卫星会“依次排队”搭乘“快舟班列”进入轨道。

翟海涛说:“同一星座同一阶段的卫星技术状态都相对稳定,这就为我们每次任务确立了一种‘常量’,所以生产方面,火箭产品可以组织批量化生产,从而降低成本;技术方面,可以通过总结前次任务,以小步迭代方式优化每次任务的部分设计和流程,让产品可靠性提升。”

7月20日上午,“快舟·皓瀚号”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。

据悉,此次发射的07-10星与今年3月22日被快舟一号甲固定运载火箭送入预定轨道的03-06星同属“天目一号”气象星座第一阶段卫星。

推出快舟系列运载火箭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2月,是我国首家专业提供商业航天发射服务的企业,成立仅2个月就签订了国内首个商业航天发射服务合同,并于2017年1月完成了我国纯商业发射第一单,开创了商业航天发射先河。

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在商业发射服务上创新不断,“包箭”“拼箭”等灵活营销模式深受市场认可。7月13日,第九届中国(国际)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期间,“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剩余货舱可‘订舱’”的消息一经发布便获得广泛关注。

“以价值为本源”,“跨界”合作迸发活力

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在深耕主业的同时,充分发挥国有控股商业航天企业“跨界”优势,将国有企业的体制、品牌、信誉等优势与商业航天企业的机制灵活性优势有机结合,为武汉打造“商业航体第三级”增添动能,当好建设航天强国主力军。

一方面,通过放大“快舟”品牌的航天IP属性,整合行业资源和产业链条,在品牌合作上深入挖掘,实现行业间“跨界”赋能。此次“快舟·皓瀚号”任务由东风汽车旗下国产自主品牌“东风风神皓瀚”冠名,实现中国航天和中国汽车两大国产自主品牌携手,以任务冠名形式牵引战略合作,助推自主品牌崛起。

截至7月20日,快舟火箭累计已开展包括8次任务冠名在内的数十项品牌合作。2019年,与科幻电影《流浪地球》达成品牌合作,迈出品牌合作多样化探索步伐。同年11月13日,首发冠名箭“快舟·我们的太空”号发射成功,同后续“快舟·楚天”号、“快舟·富强福”号、“快舟·传祺GS4”号等任务共同创造出商业航天经典品牌合作案例。2020年5月12日,涂装有“英雄武汉·伟大中国”字样和医务人员群像的快舟一号甲遥六运载火箭发射成功,致敬英雄的武汉、英雄的武汉人民和广大医务工作者,取得良好社会反响。

另一方面,充分利用武汉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的政策和区位优势,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实施主业拓展和强链补链,“玩转”链条内“跨界”。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积极探索,依托成熟完备的固体火箭总装测试能力和液体发动机试验、试车及总装测试能力开展延伸业务,并结合产业园现有设施设备和人才资源打造航天科普研学体系,吸纳优质资源,带动产业集群发展,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继续在商业模式上大胆探索,用更多“跨界”合作,为商业航天发展注入更强新动能。

文章来源于航天三江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